奋进正当时 福建理工大学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发布时间:2025-03-10      浏览:33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福建理工大学广大师生员工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关注两会动态,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两会精神,纷纷表示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牢记使命、奋进担当,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饱满的干事热情,投身到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吴仁华  校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哲理深邃、充满智慧,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充满对师生的关心关爱。近年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根八闽抢抓机遇,实现了每1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快速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的新定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夯实人才培养根基,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增强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韦建刚  全国政协委员、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为高等院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把握福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三大一特”的学科整体布局,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高质量开展有组织育人、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服务,不断推动学科交叉与科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办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以驰而不息的奋斗之姿绘就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新图景,更好地为新福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尤爱焜  党委统战部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战略擘画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全局,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彰显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独特优势。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领域,我们要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鼓励他们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勇挑重担,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民族复兴凝聚人心、智慧和力量。

陈国铁  发展规划办公室·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契机,立足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夯实办学基础,适应加快发展理工农医的新趋势,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交叉和科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鹿苗苗 校团委书记

今年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为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实践育人内涵,拓展“行走的思政课”“行走的教案”阵地,组织青年走进基层一线、乡村振兴前沿,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使青年在触摸时代脉搏中坚定理想信念;要聚焦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搭建“校地企”协同平台,引导学生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团学力量!

花海燕  工程实践与素质教育中心·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以适配国家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汇聚外部评估和校内专业评估合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快构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新范式,数智赋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成效评价,努力开拓高质量人才培养新路径。

吴再发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

全国两会对教育话题的深入探讨让我们倍感振奋。作为培养规划建筑领域专门人才的学院,要立足行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认真总结“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及早谋划思考“十五五”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力度推动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筑类人才,以实际行动为学校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李毅超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党委书记

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们深受鼓舞、充满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的重要要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紧扣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扎实推进“专业育人”向“学科育人”转变,不断强化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产学研融合,着力构建院企合作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梁开斌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守正创新精神持续加强法学教育,探索法学、知识产权两个专业的优化改革。在“守正”上,深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效。在“创新”上,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密切结合产业,凝练工程法和法务会计办学特色,增强学生专利代理能力,不断塑造法学教育新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学科优势,推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为提升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德旺  交通运输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为我们奋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抓住教育强省、交通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面向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轨道交通、城市交通、高速公路和海上交通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以交通运输学科博士点申报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凸显闽台交通特色,努力在教育强省建设、福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詹友基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民盟盟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的讲话高屋建瓴且贴近实际,为民主党派参政履职指明方向,让我深感教育之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民盟盟员,要与党中央同频共振,坚守育人初心,积极践行教学改革,创新方法,努力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教育对科技的支撑和人才的培育;要致力于新时代人才培养事业,将所学所长倾注于学生,为福建理工大学乃至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矢志不渝地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许   军  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宏伟蓝图令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海洋学科方向的高校教师,我将始终保持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学者本色,主动肩负培育蓝色经济新质生产力、锻造海洋强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围绕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强化海洋工程特色,深化有组织科研与教研,努力培养海洋智能装备、海洋测绘与智慧海洋信息技术方向的优秀人才,助力海洋强国、强省建设和学校“大海工”学科发展。

刘慧琳  学校首批立峰班学员、2024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政策的制定,“跨境电商”和“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出现,“人工智能+”与翻译的深度结合等,这些都对翻译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紧跟政策方向,抓住政策机遇,不断提升语言技能和综合能力,持续拓展国际视野,时刻注重实践与创新,努力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个人力量。

翁   琪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两会释放的“新消费”“数字贸易”信号让我倍感振奋。我们将以“数字贸易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关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掌握智能选品、海外仓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为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上,让我们以数字化能力重塑商业逻辑,以创新活力激发传统产业新生,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商科青年的辉煌篇章!

(宣传部供稿)